熊猫计划 85/100结尾有点不应该,明明是犯罪了。
结尾有点不应该,明明是犯罪了。
结尾有点不应该,明明是犯罪了。
成龙自己演成龙,有点意思。
打戏没有过于的强调了,不会不和谐,反而不够猛,反派被打败应该是找准机会的一击,这样刻画才对的起成龙大哥挨得打。
女主不太喜欢。
搞笑的地方还可以更好好的。
反正去看的时候很多小孩也在看,很多小孩忍不住的叽叽歪歪,吵吵闹闹的,还行吧,这就是小孩的天性了。
撰文丨陈桐编辑丨美圻文娱价值官解读:ID:wenyujiazhiguan今年元旦、春节档期创下近四年最高票房后,电影市场未能延续热度神话,从五一档开始,市场如同一艘原地掉头的巨轮,在短暂地“回光返照”后,又迅速驶入了冰冷刺骨的冬季。
端午档电影票房只有4亿,五一档15亿,中秋档跌至3.89亿。
最惨的是整个暑期档,只有116亿,相比2023年的206亿,暴跌43.5%,2.85亿观影人次,比去年同期的5.04亿观影人次减少2.19亿人次。
票房和观影人次几乎双双腰斩,一朝退回十年前,给了市场一记闷棍。
刚刚过去的国庆档,电影市场延续了暑假档和中秋档的“冷”。
此前,多位业内人士悲观预测今年国庆档票房难超20亿,最终21.04亿元、5209万观影人次的成绩虽然表现略好,但比起2023年国庆档27.34亿元的票房,跌幅依然惊人。
几乎可以肯定,今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很难在剩下的两个月打个翻身仗了,市场面和数字面的种种危机都凸显出,中国电影存在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改变迫在眉睫。
面对挑战,中国电影如何积极求变?
当情怀和套路被玩烂后,新的生路到底在何方?
这些都是当下行业绕不过去的话题。
头号种子口碑崩塌,砸穿国庆档大盘今年国庆档的票房主力,集中在主旋律的《志愿军:存亡之战》、科幻题材的《749局》、打拐题材的《浴火之路》、动作喜剧题材的《熊猫计划》四部影片。
最终,国庆档票房前5名影片分别为:《志愿军:存亡之战》8.05亿元、《浴火之路》3.59亿元、《749局》3.56亿元、《熊猫计划》2.15亿元、《危机航线》1.7亿元,虽然位次有变化,但并未爆冷出现大黑马。
陈凯歌执导的《志愿军:存亡之战》成为国庆档最大赢家,这个成绩比起前作《志愿军:雄兵出击》不足5亿的票房有明显进步,但横向对比前两年的头部主旋律电影,算得上惨淡了。
2021年,《长津湖》以超57亿人民币的高票房打破了中国影史最高票房纪录,成功拿下了中国电影票房榜的票房冠军,续作《长津湖之水门桥》的总票房也高达40.57亿元。
《志愿军:存亡之战》票房表现之所以中规中矩,核心原因是近年来这种新型主旋律电影呈现井喷之势,观众出现了一定的审美疲劳,如果不能拓展该类影片的领域与范围,挖掘它发展的空间,用更新的方式将故事拍得更好看,观众肯定不会再买账。
《熊猫计划》《浴火之路》两部电影的票房都在3亿左右,没有太大惊喜也没有明显硬伤的电影,放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很难激起水花。
宁浩执导的《爆款好人》在国庆档首日的排片率未到5%,票房也没过千万元,上映7天总票房刚过2000万元,和《出入平安》一样,成了国庆档话题和票房垫底的存在。
国庆档开启前,市场和观众最寄予厚望的是《749局》,这部导演陆川筹备8年的科幻题材电影,是今年国庆档首部预售破百万的影片,在预售阶段,《749局》也一直位列国庆档新片票房榜第一。
名导牵头、大厂加盟,科幻题材叠加流量明星,制作庞大八年磨一剑,宣传势头凶猛,按理应该毫无悬念引爆国庆档。
然而电影上映后,《749局》的口碑却快速崩塌,4.4的豆瓣评分极具侮辱性,在猫眼和淘票票平台上,《749局》购票差评都超过1万条。
纵观评论区和各大社交平台,网友提到最多的点是“诈骗”,被预告骗进电影院的观众发现影片与预期严重不符,上映前积累多年的关注度和好奇心被反噬,不少人看完后都将其和烂片“标杆”《上海堡垒》对比,“难看”词条一度还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749局》上映首日1.74亿的票房,在国庆档首日票房榜上高居榜首,但成功带火一天大盘后,深陷口碑争议的该片票房迅速腰斩,上映第5天,《749局》的票房已经从第一天的单日票房第一,暴跌到了单日票房第五,未能实现所谓的“黑红”奇迹。
预售“疯”了、首日“爆”了的《749局》,因为灾难级的口碑,票房以抛物线状快速下滑,砸穿了国庆档大盘,总结下来,今年国庆档大制作回报远不及预期,小体量偶有亮点但没撼动基本盘,从近期良莠不齐的电影市场来看,这个成绩并不出人意料。
“票房灵药”怎么都失灵了?
今年以来,以前屡试不爽的“票房灵药”似乎都失灵了,媒体和业内人士近期也一直在讨论“为什么观众就对这一代导演突然失去了兴趣”。
在文娱价值官看来,今年电影市场的整体颓势,根源是套路化创作和和观众需求矛盾造成的.无论是老导演还是中生代导演,都集体陷入了路径依赖,过度信赖自己的创作和经验,过多地将自己对叙事、技术、宣发、制作等层面的理解,投注在作品之中,以为观众能够买账。
但当年轻人不再迷信于权威后,会发现这些所谓的大导、名导的审美点、视角和观念止步不前,在自己的舒适区“圈地自萌”,在不知不觉中跟观众隔绝。
虽然《749局》全网恶评的背后不否认有没看片跟风黑的“路人”,这部电影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强酸性科幻片”。
但导演陆川完全没有反思作品本身的优劣,高高在上地回怼观众“别碰我的演员和主创,他们是最好的,有什么事冲我来”,就此怪罪市场、怪罪观众、怪罪黑粉,其实是一种傲慢和逃避。
客观来讲,必须承认《749局》特效还行,铁球训练那场戏有金属质感,王俊凯做噩梦那场也有浓烈的中式恐怖压迫,三长老出现后的动作与质感也很棒,算是国产电影里的头部水准,但以上就是本片的全部优点了。
《749局》的最大问题是陆川连个完整的原创性故事都讲不出来,从头到尾充斥着对好莱坞科幻大片剧情和设定的拙劣模仿。
《749局》整体故事缺乏深度、空洞无物。
叙事混乱不堪,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让人摸不着头脑。
角色塑造单薄,很多人物行为缺乏逻辑,感觉就是为了推动情节而硬凑。
如此多的硬伤集于一身,在如今的大环境下还妄想观众会无脑买单,冲击20亿+票房,只能说陆川太天真了。
《爆款好人》的问题同样出在导演迷恋既定的套路或模式,观众却早已厌倦造成的错位。
这部电影没有太大硬伤,但也没有太多可说的亮点,各种熟悉的配方叠加当下各种互联网热议话题,熟悉的京片子幽默,熟悉的旧时代老人走入新时代接触新生事物时引发的矛盾笑点,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合家欢喜剧。
不过,这部电影的最大问题,一情节太散,二故事没创意,整部片子就像片中不懂网络的葛优一样,钝感十足却非要演的自己深谙网络那一套,像在维权但实际没做成几件事,说喜剧不够搞笑,说现实又不现实,宁浩自顾自讲了一个已经脱离生活逻辑的自嗨故事。
从五一档开始,虽然题材五花八门,各种噱头让人眼花缭乱,但真正的好电影寥寥无几。
老导演口碑崩裂,中生代集体坍塌,大家用各种所谓的噱头和看点垒砌了高塔,却失去了“好”故事最底层的地基。
市场拐点将至和暑期档一样,低迷的环境、下滑的票房、流失的观众、档期效应减弱依然是国庆档不得不面对的困境。
今年大量亿元档影片,甚至是千万档影片,向市场抛出了一个严肃问题:如果这就是以后市场的基本盘,电影人将如何应对?
从今年几个档期的市场表现可以看出,内地电影市场坠入了冰点,以往的逻辑和法宝纷纷失效,对于站在进退两难十字路口的行业来说,改变迫在眉睫。
首先,电影行业所有问题的底层逻辑还是落在生产层面。
当下,院线电影往往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现实观照,对于“问题”往往避而不谈,取而代之的是某种生活方式之下的沾沾自喜。
套路化的创作连一个完整的故事都讲不好,割韭菜心理过于露骨。
一些讲述布尔乔亚生活的影片更像是无病呻吟,“穷人掏钱,看富人演穷人”的集体吐槽,说明观众已经厌倦了这种假惺惺的所谓关怀和共振。
归根结底,影院中没有感兴趣的影片,观众又如何能够走进影院?
在各种短视频和其他娱乐方式争夺用户时间的激烈竞争中,如果在内容上根本无法抵达更多观众,自然就无法形成更大规模的口碑和票房。
其次,热门档期已失去点石成金的能力,回头看,这几年行业过度依赖热门档期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热门档期刷新了中国电影票房纪录,是众多好电影的市场培养皿。
另一方面,对国产电影“腰部”力量的逐渐衰弱难辞其咎。
喧闹过后,行业不妨多一些冷思考,尝试让电影远离档期“内卷”,恢复正常的供给节奏,在更多的日常吸引观众重回影院,已成当务之急。
最后,电影行业需要大破大立,目前过度依赖于票房收入,中小成本投资的多样化影片难以找到其受众,大多数影院习惯于等米下锅,电影发行和排片存在诸多潜规则,供求平衡性存在缺口,需求和供给的交叉点仍旧没有融合等系统性、结构性问题,都对电影市场良性发展造成了冲击。
未来的二三年,只有让电影生产更加理性,生态更加健康,行业才能走出沉疴。
挺立寒冬才有春天可待,我们期待中国电影尽快恢复元气,提供更多好内容,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的同时,也能让各环节上的所有参与者获得更可持续的发展。
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除了要去看成龙的动作剧情,没什么内核,很商业,或者说没什么话题性也没什么非常特别的态度和观点。
其实三个主演都没什么大问题的,个人认为是剧情的锅……要去看仅仅是因为,无法想象还能看到多少成龙的作品,尤其是动作剧情,毕竟年龄在那里,希望他健康平安剩下的都是一言难尽吧,这些老前辈不能好好选作品嘛😂
无敌大烂片哈 女主是背靠资本吗 长得差演技差台词尴尬 从头到尾在莫名的燃和煽情 成龙演成龙 我请问呢 雇佣兵抢熊猫有空和某电影明星打架吗 这个剧情就很弱智 把观众当傻逼 因为两小弟是成龙粉丝所以变成自已人??
看了就后悔 尤其是莫名其妙的煽情 感觉编剧三岁 唯一能看的就是成龙的动作戏 说实话成龙 能不能别拍烂片了 成龙为什么在烂片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其他演员也不行 毫无理由的笑点根本不好笑 剧情又如此若只 不知道是喜剧还是什么 这部电影立意也为0 剧情不行的一部超级烂片 对了 女主人设就是一个超级大沙币
国庆节的第一张电影票献给成龙大哥,不是因为有多高期望,只为了那最纯粹的情怀,另外成龙电影的合家欢属性正好适合全家总动员,尤其可以满足愣头愣脑的二宝。
典型的成龙元素,动作+喜剧,都似曾相识,又倍感亲切,年届古稀的大哥动作明显笨拙了,但还是那个空间利用大师,而且上蹿下跳还在亲力亲为,大哥对电影确实爱得深沉。
而喜剧桥段也稍显老套,但胜在有熊猫(小名大宝已经俘虏了我)呼呼救场,好感度飙升,功能性好比《宝贝计划》里的洋娃娃。
有些人自带体系,无论是谁加入都影响甚微,魏翔、贾冰、史策…各路喜剧人齐上阵,硬是一个梗都没有,请问他们都生怕了破坏这个体系吗?
从《龙马精神》的自我致敬到《传说》的27岁ai成龙再到本片的本人出演,能够明显感觉到,成龙现阶段其实很怕老,但又不服老,本来可以躺在功劳簿上被神话、被传说,可他宁愿冒着晚节不保的风险还在发挥余热,也许片场的那声“Action”就是他的执念吧。
附:片尾成都交子公园取景地也是正中下怀,六月份出差分公司正好穿牛仔裤在那溜圈暴汗8.24km…
特,史策,他是不是还演过那个我在他乡挺好的。。。。。。。。。。。。。。
哪个人不能愧对良心,我是真的觉得这个电影很好看。。
。。。
……龙叔镇楼。
感觉史策表演节目最有力了,像在充电,费翔的表演节目略显浮夸,还需要继续努力啊哈哈😃。。。。
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B.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C.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使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D.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著作引入中国,并毫不动摇、不加修改的执行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演员烂,剧本烂,特效也烂,还蹭熊猫热度,作为四川人看了巨尴尬。
把熊猫利用得一干二净最后拍得这么烂,丢脸都丢到国外了。
要不是单位赠票估计都没人看这么烂的电影。
说实话。
找几个外国人来凑数,演得还那么烂。
从来没见过每个人都演那么烂的电影。
某国际巨星在里面演得像个小丑一样,真是啥烂片都接,
感觉这一部的小胜会影响未来成龙拍片的风向,原本上映前都被看作炮灰的《熊猫计划》最终却一举拿下国庆档票房第四(3.07亿),比暑期档《传说》的成绩(8000万)好看多了。
全片阅毕,能拿下如此战绩,皆有原因:营销做得棒,片名起得好,直接点出熊猫,喜欢熊猫的观众就会多留意几眼,再加上主打合家欢成龙喜剧,国庆想解压一下的便会入局;集结的流量大,熊猫乃中国之顶流,成龙知名度极高,魏翔也是喜剧界干将,这一组合很有吸引力;再者说影片定位成了儿童片,把逻辑扔到垃圾桶,把成龙家具城大战的风姿放大,再模仿《成龙历险记》设计一出荒诞不经的解救行动,闯关式的观影挺吸孩子眼球的。
但票房受限在三亿也侧面反映其质量,但凡带点脑子看这片都看不下去,想仿《历险记》但写不出好故事,只能仿个皮毛,最终呈现的就是四不像。
熊猫计划 (2024)5.52024 / 中国大陆 / 喜剧 动作 / 张栾 / 成龙 魏翔
优点:讲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在国产片里已经非常难得了。
剧情节奏清晰完整,严格按“救猫咪”结构,看着非常舒畅。
没有说教,没有大段的对话,结尾也没有强行升华,水到渠成,舒服!
成龙经典的动作喜剧场面不少,宝刀未老!
笑点不多,但搞笑的地方都是发自内心的,难得!
缺点:这样一部轻松愉悦的动作喜剧片,合家欢电影,挑不出什么毛病,没有缺点。
总结:好看!
2024国庆档里最好看的电影。
你好,我是小眠宝。
说实话,对《熊猫计划》这部电影没抱太大期望值去看的,看完觉得及格了,比设想的好看。
先谈谈电影不好的地方吧。
这是一部喜剧,但我没怎么笑,可能因为笑点比较高吧。
影院里的小朋友在好几处情节笑了,是一部比较适合家长带着孩子去看的合家欢电影,简单的故事,可爱的大熊猫。
不过大熊猫的特效真的不能细看,不敢恭维。
另外,感觉剧情设定不合理。
凭头顶一块布的有钱程度,直接跟动物园沟通,应该就可以让女儿看到熊猫了,为什么要花重金雇人偷呢?
这可是导致发生影片整个故事的缘由啊,站不住脚的故事起因。
再说说我觉得不错的地方。
在这部电影中,成龙大哥演自己。
影片开头,已经70岁的大哥还在拍动作戏,虽然知道安全措施有威亚,后期制作有特效,但还是替大哥捏把汗,70岁的老骨头了,真的是在用生命演戏。
看他年轻时候的动作电影觉得好疼,感同身受;现在看70岁的他拍动作片觉得心疼,也不容易。
一阵“厮杀”,大哥一个人干掉了一个团队的人。
看到这,我心里开始吐槽了,这就是主角光环吧,子弹都躲着他的那种。
很快剧情告诉我,这是大哥在拍戏。
没错,是戏中戏,电影中在拍电影的情节。
好在大哥就是我的嘴替,质疑这种剧情安排的合理性,敢于自嘲。
这段还挺好的,大哥是懂现在的观众的。
影片中印象比较深的一段是大哥和熊猫饲养员(史策 饰演)的那段对话。
熊猫饲养员问大哥:“一打几十年,靠什么支撑?
”大哥:“靠 Action……”
Action是进入工作状态的指令,也是大哥继续打下去的动力。
只要听到那一声“Action”,大哥再怕再疼再累也会迅速把状态调整到最佳,这就是顶级演员的自我修养吧。
这才叫敬业,不像现在某些年轻演员,剃个头发都是影片宣传点(忘了是谁了,记得也不敢说)。
大哥70岁了还不退休养老,还在卖力拍戏,他是真的热爱演戏,热爱这份工作。
愿你我也能够在自己热爱的工作里发光发热。
大哥的电影,看一部少一部。
如果你是看着大哥的电影长大的,那就去影院支持他吧。
动物合家欢电影,稍微带点脑子就看不下去的那种。熊猫在电影里只是符号,对情节毫无推动。女主角也一样,男配角更一样,而且魏翔自带猥琐,不如换成客串的贾冰,能换成史策的搭档王皓就更好了。所以整部电影全靠成龙一个人带一群废物和一大群蠢贼
国庆档欢乐一场。成龙大哥的作品从来没让我们失望过,这次他再度与笨贼缠斗,热火场面,充分衬托节日气氛。憨态可掬的熊猫与灵活劲动的主角们形成巨大反差,一边是与世无争、独自卖萌,另一边是利益纠葛,互相追逐。巧妙地将国宝熊猫这一文化符号与动作、喜剧、冒险等多重元素相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
很少有关于熊猫的电影,同时融合了动作、喜剧元素。再加上成龙的助阵,真的很难不提起兴趣。来自国人制作的熊猫题材电影绝对支持
继宝贝计划之后终于又有熊猫计划了,还是龙叔,还是功夫喜剧,味儿老正了!
用史策绝对是意外的惊喜,给4星,开头的几个笑点也不难笑,后半部分,就是成龙电影的典型,记得小时候觉得精彩无比,虽然长大了,但还是希望自己身体里的小男孩,不要忘记。
成龙总是轻松幽默。
中东的富豪愿意花一亿美金请坏人去抢熊猫,为什么不直接花钱跟动物园租熊猫呢。说不定租金还便宜很多。
龙叔是真的老了啊!这是我们90后的青春啊
张栾再次证明自己是当之无愧的万金油导演,他的作品没有什么明显的导演特质或者创作思维,却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作品的需求,非常取巧的捕捉到作品当中突出的记忆点。这几年的成龙一直深陷在肉体衰退和银幕记忆的巨大割裂之中。连续多部作品,企图用鲜肉演员来填补其在动作戏上的缺失,但这种简单粗暴,违背电影基本创作逻辑的方式也必然反馈在电影质量上。但这部《熊猫计划》却是近年难得的,有了重回“成龙电影”的作品。可以看出导演为配合大哥下了大功夫,根据成龙的身体条件,对动作部分进行了大量的简化处理,把过去上天入地的先转腾挪更多聚焦到手部动作的设计。转而在喜剧部分上大做文章。毕竟成龙招牌的功夫喜剧,喜剧一直是被很多合作导演忽略的部分,但却也是保留成龙特色的核心所在。结果也证明这可能才是适合目前成龙的创作选择。
有点超出预期,这不比《传说》好多了,剧情上就是个普通的动作片剧情,里面有很多以喜剧形式处理的关键剧情,如果不能接受的话可能会觉得有点尬,但我看的还挺开心的,而且里面玩了几个成龙梗,给我笑死了,动作戏里开叉车那部分我觉得算是弄出来了点新意,打戏部分也挺好的,我觉得比《传说》最后一场冰洞里的打戏好,整体如果是龙叔的粉丝的话,应该会比路人的观感好不少,就是最后抢熊猫的落点还是落在了比较俗套的父女感情,现实来看很没必要,要有点尬,总体个人评分7.5(有粉丝滤镜在的评分),是部不错的动作喜剧片
没有俊男靓女,大大方方挑明了拍喜剧,反而没那么尬了,算是近几年龙叔最好看的片了,加一星。
成龙舒适区,还挺好笑的,致敬了很多老片的桥段,结尾多少有点画蛇添足。
难绷,一部电影里的反派武装部队各个拿着枪,然后一个路人都没干掉。园长被掐脖窒息没死还放他一马,成龙被掐脖窒息用Action打赢复活赛。还有这些角色的结局也都很莫名其妙就没戏份了,都不解释清楚。这还要拍第二部,感觉就是那种网飞投资的小成本网大电影,专门过节日拿出来放。最难绷的是这个阿拉伯人,女儿躺病床上没多少时间能活了,想要看熊猫,你就花钱找人绑架?而且人不能随便接触熊猫,熊猫也不能随便摸,更何况是拿给病人。反正都是特效就不在乎这些了,但这段强行煽情太难绷了。电影唯一能看的就是成龙大哥自己对这些年拍戏说的真心话,然后就是打戏,全靠熊猫撑着。
实在是一般,一出闹剧,剧情太过低龄化,本来以为成龙本色出演自己会有看点,结果可以说是毫无看点!
《熊猫计划》真是近年来最纯粹的喜剧电影,成龙与熊猫宝宝的搭配妙趣横生,笑点一个接一个,却又充满了温暖与感动。如今还能看到这样的电影,真的很幸福!
657
成龙老了,不过身手还算矫健,演明星自己。
真心觉得《熊猫计划》是近年来最能让人开怀大笑的国产电影,熊猫呼呼的萌点和成龙的打戏结合得天衣无缝,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的好电影!
跟开玩笑似的
电影剧情过于简单,甚至在简陋边缘徘徊,反派极其弱智,剧本问题重重,但比近几年的成龙电影都要好。整体气氛欢快,电影院里孩子们看得很开心,龙叔也贡献了近年来最多的打戏,说明功夫喜剧是不会过时的。有什么比看到七十岁老头亲身上阵,蹿房越脊还满足的呢?虽然动作戏的剪辑较弱,但首尾两场尤佳,尤其第一场的枪械动作戏,身手比基努里维斯的john wick要迅捷,是一个龙叔告别翻跟头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