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兵器中,剑的地位至尊至贵,被称作“百兵之君”。
从公侯帝王,到文人墨客,都有佩剑的习惯,从而显示身份。
从实际情况出发,枪由于尺寸长而枪尖锋利,才是作战中主要使用的武器,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古代小说中可发现,鲜有武将用剑作战;而刀是单面开刃,加上刀身的弧度,更利于挥砍斩击,在《水浒传》中则作为好汉行走江湖随身携带的利器。
武侠小说是文人的作品,剑的地位在他们意识中根深蒂固,继而又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
在古龙原著中,剑不仅作为武器出现,也表现出了剑在文人心中的意义。
书中的主角三少爷谢晓峰背负着“天下第一剑客”的名声,还有家族“神剑山庄”的责任,这正是“三少爷的剑”。
他因为承受不起这些功名利禄而离家出走,变成“没用的阿吉”。
本片当中,名利的负担转变成了来自父亲的束缚。
这本也可以成为剧作上的核心冲突,摆脱父亲的束缚是谢晓峰的人物目的,可是影片到后来这个冲突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如果说原著里的谢晓峰是重新负担起功名和责任,才再次拿起了剑。
片中变成了神剑山庄被仇家进攻,谢晓峰回来解救家族危机。
这本也无可厚非,在理解的范围内。
但是家族危机解决之后,父子冲突仍未得到解决,却也不再提及了。
古龙小说特别之处,就在于对于人心理的塑造。
人的失望、执念、寂寞。
古龙笔下的许多人物寻求的都是一种解脱。
燕十三的无论是在原著还是片中,都是一个在剑道上追求到极致的人,找到谢晓峰一决高下,是他的诉求。
片中的人物目的没变,可是角色原型的设计上却给他安排成了“导师”。
导师的原型来自于“自性”,人们体内与所有事物相连的部分人格。
导师的作用是传授、训练、馈赠,能使的主角学习到能力、技巧,亦或是授予重要的法宝、线索。
片中,燕十三甚至将自己的剑法对谢晓峰倾囊相授。
这的确是导师的工作,不过这样一来就完全脱离了燕十三真正的角色原型:对手。
燕十三和谢晓峰,他们该是惺惺相惜的。
不过,燕十三居然坚信谢晓峰真的是个“没用的阿吉”。
同样都是绝顶的剑客,相互的气质和内涵的底蕴应该是可以相互感觉得到的。
如此设计,这个“导师”的能力都要令人怀疑。
从动作设计上来看,除了第一场戏稍微有些古龙的味道,之后就再也没有了。
与金庸一招一式完全不同,古龙的打斗都是在一瞬间。
古龙的(中后期)小说里,畅快感并非来自人物之间的见招拆招,而是打斗前的渲染和铺垫。
第一场戏里,燕十三在桥上和高通的对决设计在风雪夜,有了几分古龙的萧索感,可是一动起手来,氛围却全都消失殆尽。
尽管很多人都说古龙的小说最令武术指导头疼,但是也非没有解决的办法。
日本的剑戟片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以《座头市》为例,打斗都是一瞬间的事:拔刀,挥刀、收刀,然后就只看到鲜血迸溅,敌人倒地。
虽然没有看到他们是如何打的,可是依旧感到酣畅淋漓。
何平导演的《双旗镇刀客》也是如此,观众从没看到孩哥是如何用刀的,就已经看到敌人应声倒地了。
这种处理方法就和西部片很像,设置好了矛盾冲突后,两方面的人物对立,相见时候四目相对,一言不发,然后忽然拔枪、开枪,敌人倒地。
虽然打斗过程省略了,但是观众的情绪却被调动起来了。
观众都是聪明的,他们虽然眼睛没有看到,可是脑海中都填补了那部分空白。
如何电影如何实现古龙小说的打斗,并不是电影改编古龙小说的瓶颈,是导演拍摄古龙小说打斗的瓶颈。
看电影前,幸好去看了古龙的《三少爷的剑》。
当夜入迷,一发不可收拾。
这部小说成为我最钟爱古龙小说,没有之一。
三少爷人设太迷人,古龙的风格就像王家卫和杜琪峰的综合版,台词有王家卫的简洁,一句话里有十句;情节有杜琪峰的惊奇,无时无刻不在反转,挑战你的极限。
风格有昆汀的冷峻和黑暗,绝望中处处凄凉。
而小说中三少爷,从层层铺垫,到流浪汉式的出场,也像西游伏妖的孙悟空,最厉害的妖王,出场倒是立于枝头穿着乞丐服的痞子。
三少爷的剑,最应该交给杜琪峰与周星驰合作。
周星驰对功夫的痴迷和《功夫》,他应能领略古龙的精髓,古龙文字就和那剑术一样,在灵在魂,而周星驰对暗黑的把控和残酷也一定能复原,不会像尔冬升徐克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周星驰适合邪典。
还有对节奏的调度和把控,一定是紧凑爆发淋漓尽致的。
至于徐克尔冬升这乱炖出来的,如果是单独看这片子隐去人名,我绝对认不出这就是拍的《三少爷的剑》!
这拍的就像是部混乱的电视剧,制作的不像电影倒像现在仙侠片,情节敷衍幼稚的像小孩过家家,所有人像木偶蒙上了尘,性情普通得不知有何意义。
徐克拍武侠片那么有门道,近些年却是着急赚钱?
古龙的棺材板都要被踢烂十次了!
看了小说看电影,我、的、心、好、痛,看小说时精神世界随古龙遨游宇宙,纵横于风雨雷电,看遍风花雪月、人情冷暖,好像庄周梦蝶,大梦三生。
然后徐克,“砰”一声!
摧毁了你的三观。
其实是可惜了林更新,在新生代演员中他还算演技跟得上外形的,但当然要看导演功力;这新生一代就是如此,导演导的好,演员就演的出彩,导演不行,演员自己就没法发挥,实在可惜了。
这么邪魅狷狂、无情多情、颓废潦倒的浪子人设,是真正光看小说就俘获了我的,连声哀叹古龙心狠,从头虐到尾。
然而徐克电影活生生把三少爷也好燕十三也罢,弄成了中庸,毫、无、特、色,就这样,从境,从意,从神,从魂,从台词到人设到剧本到特效到武术………三少爷全、毁、了!
我的心情正如燕十三看到三少爷灵牌的时候真是……..一言难尽。
小说中就是要用高手,各种绝顶高手,来衬托三少爷的超然卓绝。
电影就用几个市井杂碎?
小说中人要无情,才能有最高的剑法,这是古龙强调的意境,和冰冷,而三少爷和病态的秋荻是爱彼此,但是最爱却不是彼此,秋荻最爱欲望,三少爷最爱剑;慕容秋荻可以说根本是无情的非人类,三少爷差点本来应该是死在她手上的,一直被她不折手段地追杀折磨;什么三少爷追求田园生活都是放屁好嘛,真的有剑圣剑灵那刻,他们都明白自己是为剑而活,可以牺牲一切的; 电影中秋荻被徐克弄死了把我哭了一场,感觉看了低配版白发魔女传,然而转头来林更新就跟着那个好死不死的娃娃一起生活着去共建美好新世界了,我%¥%##¥¥%,我就想说,自己爱的女人死了,惺惺相惜兄弟也死了,还潇潇洒洒遁了?
然后他前面一心求死的潦倒,徐克就解释为年轻杀了小孩厌倦了?
靠。
小说中是一个个织络反差、出人意料、精妙绝伦的阴谋陷阱,来彰显人心人性,刻画慕容秋荻这个大boss的厉害;而电影里所有人都是白痴,没有陷阱,秋荻只是个为爱痴狂的疯女人。
小说中那么精妙的人物,他的孩子,父子情,铁镖少主惺惺相惜兄弟情,燕十三剑走游龙的超越化境………统统没有。
为什么这部电影要这样侮辱《三少爷的剑》!
三少爷没有了,剑不过是废铜烂铁。
这和电影篇幅有限半毛钱没有,因为他连任何基本还原都没做到,连特效都极差敷衍。
张智霖版的《陆小凤传奇》剧组对小说还原度也是极差,剧组特穷的感觉,但是,张智霖把陆小凤的人设完美还原,可以说就像人剑合一的境界一样,你看着他就知道,那就是陆小凤!
他一人点亮和撑起了全剧,那就是经典。
林更新这种新生代演员自然做不到以前香港演员鼎盛时期那样,能够凭一己之力拯救角色,他没做到,整部剧也就报废彻底了。
特地跑到影院去看了《三少爷的剑•渣男谢晓峰四角恋爱记》其实一开始也没有抱很大的希望,但考虑到还不曾去影院看过古龙片,而且以后大有可能也不会再有古龙片了,所以还是去看了。
嗯,之前还特地买了《三少爷的剑》读了一遍,然后把当年尔冬升主演的那一版看了看。
其实也是比较期待尔冬升。
但尔冬升挺让我失望的之前就听说,“情节改动很大”,不过这也正常。
《三少爷的剑》在古龙小说中是很有意思的一部,它不是以人物或情节为核心,而是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主旨为核心。
真要论情节,反而是不大适于照原样改编。
但总也不能无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个主题吧,那就不是古龙了。
你不能说古龙不在乎正邪,不在乎爱恨情仇,不在乎争霸、复仇、寻宝的武侠小说三大主题,但古龙凌厉、冷酷的字句背后,是深刻的悲天悯人。
可惜,电影并没有表现出来,甚至连主人公不得不逃避的原因都加以改变,于是只剩下四角恋爱和“一统江湖”了。
就算是“四角恋爱”,也没把故事讲圆啊,谢晓峰对慕容秋荻到底是个什么感情?
凭什么就把人家给睡了?
以及,台词敢写得再弱智一点么?
然后就是,我不知道为什么非要拍3D。
《三少爷的剑》和楚留香系列不同,并没有什么必须表现的视觉奇观,包括武打场面在内。
于是3D就主要追求“大”,大房子,大妓院,大片贫民窟,甚至谢晓峰的牌位也要像纪念碑一般(还特么弄个揭幕)。
幸好没有大宝剑。
徐克是江郎才尽了么?
演员也不大出彩。
林更新还是那么苦大仇深,何润东仍然是只会大喊大叫。
蒋梦婕的厚嘴唇和江一燕的非哭非笑脸也太令人出戏了。
徐少强顾冠忠是当年就参加过的老演员,但也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
65分,不能再多。
很多年前看的古龙小说,谢晓峰这个名字连同古龙老先生一起留在了那个青春回忆里,本着回忆一下过去看看影视作品是怎样描述这个人的而去看了这个新版的三少爷的剑……整篇故事看下来,我只有一个感觉,这是古龙小说中的那个剑神吗?
确定吗?虽然不一定非要把他拍的有多神,但是请不要崩啊,好在看着这部电影里的另一位剑术高手燕十三,我心里又平衡了,没法不平衡啊,这燕十三简直太可怕了,不是因为他的快剑他的实力,而是因为他的造型啊,这什么……啊?!
小何怎么说还能算长得过得去吧,有必要把人整成这样吗?
而且故事里直接成谢晓峰的师父了?!
还被黑的那么惨…再看我们剑神小谢同志这悲催的成长史,整个一个被他爹坑死不偿命史,这成长没有心理阴影怎么说得过去,难怪心理歪了,对着纠葛不断的慕容家大小姐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渣的不能再渣了!
最后剑神功法大成,反派死一片,我只觉得这功成身后白骨真是可怜,全是主角光环下的牺牲品。
许久不登豆瓣,号被锁了,为了发影评,借了朋友的号。
以下是混杂着失望、愤怒、不甘、遗憾、哀怨等各种乱七八糟的情绪的一篇吐槽,对,是吐槽。
在几个月前,今年的七夕前,我不会想到看完这部电影会有以上各种情绪,在那时候,心情是期待的,因为精修的海报和看起来不错的预告,也因为导演和监制的响亮名头。
然后它用逃档回报了八月的期待,失约。
放鸽子的人靠谱不了,逃档的电影大概也是同理。
但我依旧是期待的,无它,喜欢书,喜欢武侠而已,于是闻着了江湖味就像酒鬼闻着酒香一样,有味的地方再难寻再要等也是要找的也是要等的,可惜这次我这酒鬼等了许久却等来杯假酒,假酒可恨,无江湖味的平庸武侠片可恶。
这是部可恶的片子,因为它还不够烂,场景画面绝不能说难看,演小时候慕容的小女孩很好看,于是便不能破口大骂超级大烂片。
可是它的亮点寥寥无几,实在无法夸口说好,不说摸良心说不出好字,看到自己花钱买的票也绝不能为它叫好。
(嗯,笔者还请两个可爱的小伙伴去看了)所以不上不下吊着,成了部极其平庸的片子。
关于人物 在这不平庸的片子里,人物塑造是最不平庸的,因为对于这点,导演编剧演员都极有默契的烂得很彻底,这点实在难得,毕竟一个环节烂常见,这么默契的烂也不多见了。
主要单说三少爷谢晓峰,无论是书还是电影,只要还要叫三少爷的剑,他就应该是灵魂人物,同时因为古龙一向以人设推情节,他的人物形象一旦立起来了,就成功一半了,看我的评分就知道了,这人物形象没立起来。
看书的人自有自己心中的三少爷,关于三少爷的影视化扮演者,可能也有许多想法,我心里,是二十一世纪头几年的梁朝伟或张国荣,反正不是现在的林更新,他的颜值够用,形象和气质却不对,更不用说演技这种略高端的东西了。
平心而论,三少爷谢晓峰很难演,书写得含蓄,人的性格气质也难抓。
于我而言,谢晓峰选择在名利双收后成为低到尘埃里的杂役,他带着中年人的叹息在这条不属于大侠的路上迷茫困顿,他挣扎在迷雾中,前路难寻,自封后路,这条路是他自己选的,无奈却不能不走下去。
他做龟公、挑粪、糟践自己,是因为心里有苦有困惑于是借由这种近乎自虐的行为来寻找答案,而不是天生喜欢过卑贱的生活,哪有人会天生喜欢这种日子呢?
电影里为表示谢晓峰和慕容秋荻不是一路人,让谢晓峰站在泥地里赞颂大地显然有些偏了,他们的确不是一路人,他们的三观理念完全不同,但不是这一方面的不同,而恰恰只有这一条是相同的,他们都出身世家,是武林的上流贵族,他们不融于市井。
即使是做阿吉的时候,还是谢晓峰的魂,带着谢晓峰的思考模式和视野视角。
谢晓峰淡泊名利,怜惜同情那些受着苦难的人民,而他能这样做的原因是他比他们站得高,向来同情是站得高的人给予下面的人的。
他时刻没忘记自己的身份,不放过谢晓峰的是他自己。
书里与苗子一家的相处是压抑的,带着温情的压抑,谢晓峰为他们之间的情感所感动所触动,电影里却只有温情及和娃娃间莫名其妙的情愫,实为遗憾。
电影中关于谢晓峰最为遗憾的一点是他被影响的太多,电影里设定其少时被父影响,落魄时被燕十三影响,我觉得大谬。
谢晓峰是最明亮最固执的那种人,没有人可以逼他,他是不可控的,这种人的年少时代可以是轻歌走马,仗剑天涯,苦学勤练,却绝不会是像个怂逼一样被父亲架着杀人。
他是自觉疲倦,自寻出路,被名声所累便画地为牢。
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实则心难以平静。
他是无奈的,从开始到最后,时局和旁人皆不可控,唯一握住的只是自己的剑。
但这种“无奈”其实是一种选择。
到最后的最后,大路上他洒脱的孑然而去,他选择了平静的内心,甘于无奈便不再无奈。
他是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电影里关于谢晓峰的刻画太少且浮于表面,燕十三加戏太多,开始那场不久于人世问他人剩余时间怎么活抢了原著谢晓峰的戏份,救助苗子一家和杀大老板那里借助原著谢晓峰的戏份抢了电影谢晓峰的风头,初遇慕容那段明显借鉴原著谢晓峰和慕容初遇的情节。
(这也是我最讨厌的一种影视化改编模式,抢原著主角的戏份加给配角当亮点)而且燕十三的人物形象虽较其他人丰满,但绝不是靠近书里的丰满而且一会儿出名一会儿无名,莫名其妙。
结尾给谢晓峰的硬凑的CP更恶心,谢晓峰不是傅红雪,娃娃更不是周婷。
书里谢晓峰因为地位原因都不能接受自己儿子娶娃娃,怎么可能自己跟娃娃在一起。
对了,电影最怨念一点是彻底删了他儿子小弟,这是个很出彩的角色,对谢晓峰这一人物的塑造很有帮助,谢晓峰和小弟的亲情线其实很不错。
题外话,这两的线有点古龙和自己儿子的影子。
当然作为一个天下第一剑客,电影里最不能忍的就是削弱三少爷的武力值,竹叶青一把迷药就糊了谢晓峰一脸,简直是在打脸开场的那句“一剑光寒十九洲”。
谢晓峰的打戏也很少,完全没剑神感。
主角立不起来,拍得武侠气息更是没有,武侠气息关键是精气神,是气氛的渲染,演员和配乐的糟糕直接灭了气,剧情迷糊和人设偏离直接少了精,剩下个最难达到的神韵遥不可及。
(不是比划两下就是江湖,不是讲两句故弄玄虚没头没尾的话就可以喊一句古龙的。
) 我始终固执的认为单论书三少爷的剑和天涯明月刀是可以上升到文学层面讨论,作者写得不易,读者看得也压抑。
而且这两都是极其容易影视化的。
各种改编方向都有生路可以出彩且有深度,可惜出来了个最平庸的,可以安慰我的也就是至少比白发魔女传好看吧。
顺便,编导一定是燕十三的粉丝,建议三少爷的剑电影改名为燕十三的苦逼岁月、被嫌弃的燕十三的一生、我是个好人——燕十三的自白、野百合也有春天之娃娃的逆袭、我叫天尊之深情的竹叶青、是竹叶青不是二锅头、那些年我们逃婚结婚再逃婚、我是被逼的之无辜的少爷......以下写于17年2月19日即看完这部电影两个多月后:厚着脸皮又借朋友账号登了下,再看遍发现也没这么不可接受(但整体还是不好),林更新的阿吉还是可以看看的(其实我还是待见他的,毕竟我实在喜欢舞乐传奇的舒难陀)。
与三少爷的剑小说的同好交流了下,同认为这部是导演借着三少爷的壳讲自己想讲的东西并讲得还不咋地的电影。
然后这篇勉强算是影评的影评只是我一家之言,希望那些还没看过这部电影的孩子别完全听信我的话,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许你看完以后会喜欢这电影也说不定呢,毕竟连小时代我都见过有真心喜欢的。
最后欢迎大家去看原著。
这个片我是看得4D版本,影院中的嘘声不断笑场连连,后排有个姑娘终于忍不住开启了弹幕模式,我很久没有在影院和大家一起这么欢乐了。
但可惜啊,这不是一部搞笑片,而是尔冬升的新片《三少爷的剑》。
尔冬升——小宝——作为编剧、导演,这么多年来拍出了不少好作品。
最近又翻拍了自己1977年主演的同名影片《三少爷的剑》,真是神作啊!
他的处女作《癫佬正传》我就特别喜欢。
但我认为在电影方面影响他最深的,还要说是早年在邵氏拍片的经历,有以下几条为证。
1、尔冬升的《残缺》 张彻在1978年拍了一部《残缺》,由陈观泰、郭追等主演,主要讲了一些被迫害致残的武林人士学武复仇的事情。
以残疾功夫打斗作为卖点,设计了断双臂的、瘸双腿的、聋哑的、盲的和傻的几类角色,以及相应的武功套路及打斗方式,很有意思。
小宝虽然和张彻合作很少,但《三》中肯定也偷了《残缺》的师,他大胆的将三少爷设计成了“脸残”,更选择林更新本色出演,可谓量身打造。
整场电影下来,表情非常到位,导演不让他表现内心活动,不让他做出细微的反应,他就真的一点儿都没有做。
情节都被音乐烘托上天了,他还能坚持没表情,真是难为他了。
而且,他不单是脸残,身体还僵硬,作为一代剑神,肩膀和腰部僵硬,有一场划船的戏甚至还脑残了,摇橹的方式都不对。
相比之下,同样作为脸残的顾曹斌就弱了一些,脸残的能力相对差点。
他应该是新演员吧,很多时候明显不知道怎么演,经常控制不住喊出一些不知所谓的囧话,也造成面部扭曲。
同样是新演员,曾经在《我是路人甲》中有不错表演的曾经的“横漂”万国鹏,在《三》中依然群演感十足,保持了稳定的发挥。
2、尔冬升的《三少爷的剑》 提到影响,不得不提楚原1977年导演,尔冬升主演的《三》。
在这里提到,主要是想说一说布景等美术方面的事情。
我们从下边两张截图中可以很容易看出二者的一脉相承。
其特点就是——假。
《三十年细说从头》李翰祥 这是当年邵氏电影的重大特色,演员们在精美的布景中表演,背景不管是山川河流还是夕阳余晖,都是画在几米外的一块布上,当年多少经典的影片就是这样拍的。
万万没想到,到了2016年,在徐克做监制的片子里又进行了这样的复古。
我们可以从下边两个截图中感受到浓浓的舞台感,用数码特效完成了几十年前的美术师们一样的工作。
说实话,看预告片的时候,这是吸引我走进影院的重要一点。
这个可以说和近期其他古装武侠片都不太一样,和徐克前两年的《龙门飞甲》也不一样。
其光线的通透感,近景远景的层次感还是不错的,有独特的审美风格。
只是假了点。
3、尔冬升的《无极》 说完了邵氏的影响,我还考据出尔冬升还受另一位大师级导演的影响,那就是陈凯歌。
想当年《无极》上映,一炮而响,甚至在网络视频中、在段子中产生了无数的回响。
其特点是脑残、不说人话。
我的馒头分你一半 电影经过这么多年无数导演苦心研究,在小宝这里终于要超越《无极》了。
我猜想,为了做到这一步,他一定付出了很多心血。
首先肯定是把编剧集合起来一起去门口,把门打开,把头贴在门框上,把门使劲关上。
如果夹一次不够,那就再多夹几次,“哐哐哐”,这一步完成后,他一定是发现了影片情节虽然很囧很生硬很无厘头,但喜剧感不够,现在年底了,大家喜欢看喜剧片。
所以,第二个办法是改台词,凡是人话,都矫情化、弱智化,以此创造出喜剧效果。
这一点我可以保证,主创们做得非常成功,影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第三个办法是要加感情戏,而热烈的爱情不能直白无聊,所以,他开创性的把三少爷设计成一个渣男,又为慕容秋荻设计了一个娘娘腔的暗恋者竹叶青。
三个人的感情戏让人大开眼界,直呼狗血……不对!
直呼过瘾!
4、尔冬升的古龙 至于古龙小说的风格,在我的观影经验中,还没有看到真正好的还原古龙原著文字风格的电影,所以我们不能苛求尔冬升做到。
尔冬升可以说有独特的理解,并在影像化的过程中进行了“天才”的重新诠释。
比如,首先把原著的人物精神全抛弃不用,最明显的是燕十三,尔冬升把他改成一个逗比肤浅的粗豪剑客,脑子都没想清楚自己该干什么的人。
我觉得还没等何润东吐血,看过原著的人先吐了血。
谢晓峰也是这样,一受刺激就大吼。
古龙小说的酷劲去哪里了?
古龙小说更强调的是想象力,是通过文字调动读者脑中产生形象。
古龙小说里的对决,讲究的是境界、精神,重意不重形。
而尔冬升把两位绝世高手的对决,变成了双方套路演练和口诀背诵。
就这俩高手的水平,能成为全镇第一剑都难啊。
但电影里面最后一战就这么以三少爷获胜而结束,浪费了原著最精彩的结局。
我觉得古龙为了避免一场简单而俗套的分胜负之战,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
你知道夺命十三剑的第十五种变化吗?
摘录谢晓峰和燕十三最后一战中的一小段作为结束吧。
谢晓峰脸上忽然露出种恐惧之极的表情。
他忽然发现自己的剑虽然还在手里,却已经变成了死的。
当对方手里这柄剑开始有了生命时,他的剑就已死了,已无法再有任何变化,因为所有的变化都已在对方这一剑控制中。
所有的生命和力量,都已被这一剑夺去。
现在这一剑已随时都可以刺穿他的胸膛和咽喉,世上绝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
因为这一剑就是:"死"。
直接点题了,三少爷谢晓峰究竟在痛苦什么?他的痛苦是整部书和这部莫名其妙的电影的来源,没他出来瞎晃荡,后面的一切故事都不会发生,谢晓峰和燕十三在神剑山庄就玩事了,江湖上无非继续传颂着胜者的神话。
所以说,谢晓峰,你他娘的究竟在痛苦什么?为名为利为女人,这都不可能,最高的名,最多的钱,最美和骚的女人他都有过;如果是拔剑四顾两茫茫的孤寂,他应该提前去找燕十三火并;如果是杀人过多的内疚,我看他成为阿吉以后杀人也不手软,而且书中杀铁虎时也是城府很深。
一个人不想活了总有不想活的理由,像谢晓峰这种没理由的不想活,真是天上地下第一人。
一个人做什么都伤心,都提不起精神,没事又想死,对敌人却下死手,这让我想起了二战时德国那个著名的抑郁症患者师,个个平常沉默不语,心如死灰,打起仗来杀的苏联人怀疑人生。
看到没,多像谢晓峰?所以,我判断谢晓峰是一个抑郁症患者,可能并未到重度。
也许太多的美酒女人和血,腐蚀了谢晓峰的神经,一个人终究不可能在凡间成神,哪里可以真正的无情。
慕容秋狄什么的只是借口,谢晓峰当年两次始乱终弃,也没比天尊道德到哪去。
而燕十三,一个人格分裂症患者(书中的段十三,燕十三),则有与谢晓峰同样的痛苦。
所以两个人的相遇相杀是必然,因为一个人的血只能成为另一个人的药。
可怜中华文明一向对心理学有神秘化的倾向,所以抑郁症患者谢晓峰,一直没有得到适当的关注和治疗;而人格分裂症患者燕十三更可怜的成了谢晓峰的药。
封建迷信害死人啊,由此可见,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宣扬精神文明健康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最后,谨向谢晓峰患者和曾经的燕十三患者表示关怀,精神疾病可防可控可治,你们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学治疗,争取早日重返社会继续做对社会有益的人。
没读过原著没看过老片,对故事一无所知来影院看。
开篇贴片式的特效与概念化造型比较像日本片,剑客的气韵在。
七星塘蛇蝎女那毛领子白衣有种俗气的美感,除了竹叶青愤怒扭曲的特写出戏,也是一场简洁不错的戏。
神剑山庄也很好,树林的光线或许是特效,但不过份,徐少强演出名门的风度,对孤独的理解与劝慰或可认为是三少爷遁世后的醒悟。
他讲“珍重”而非“保重”,是好的。
血洗铁血门开始画风陡转,有种电视剧错觉,什么黑蕾丝牛鬼蛇神,一帮群演演恐惧也是不像。
到了妓院更是像走错「捉妖记」的片场,老鸨拿腔拿调的配音是电视剧的大陆货。
待到三少爷被劳动人民捡回家当兄弟,我对「血滴子」乌托邦的恐怖回忆被勾起——穷人什么都是好的。
手撕鬼子的大哥体现着无产阶级的乐观与智慧。
所幸鲍起静奉献了动人表演(她才是真左派)。
拜金女偷钱因为她要养家,后面还突然变了圣女(情由可原而宽恕下层人的恩客心态)。
待到一群老百姓逼燕十三教他们武功就更可怕了,燕十三让他们滚,我也想让他们滚。
没想到转头燕十三去打大老板,亮出不是自私自利的口号,我视其为一种异化。
三少爷是爸爸的裙脚仔,软弱不坚定的小布尔乔亚,但其实是个很好的角色。
林更新没有我从评论上看到的那么差,考虑到这个角色身上有种种诡异的设定——三少爷对女性蕴藏的能量有极大的恐惧,只有和男性在一起才安全。
江一燕太做作了,这么一个脸谱化的角色能演得这么差,不美也不烈,只能演圣母。
和她一起的竹叶青真是用尽眉骨之力在表演啊。
3D效果非常好,视效也上乘,和东方武侠之风结合自如,可惜被中间横店风电视剧白瞎了。
商贾和黥面念错了。
我想象了一下,到上映之前应该很人审过这片,不是说他们没发现,可能发现了也不知跟谁说,或者懒得说...........无根据揣测分割线...........香港导演拍无产阶级运动总有暴民气质(消失的子弹,消失的凶手,危城),要不是剧情最后往往表现无产阶级的英勇,我都常怀疑可能是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
别的导演我会认为是不接地气地迎合内地,而尔冬升,我觉得他本身带有很强烈的左派独裁者的气质,把自己看不惯的道德问题上升为一种运动形态。
ps.对生活上感性的审美,加之对革命浪漫化的理解,恰恰是小布尔乔亚的特点。
家里排行老三的尔冬升还真的是个三少爷
先说优点:3D布景色彩和部分特技动作还是体现了江湖二字。
接下来说说不足:1,武侠片,或者说功夫片,这种类型的电影为什么会存在, 有什么特色,主要适合表达什么, 观众为什么要看这种类型的电影,请导演好好做做工作,了解清楚了之后,再去拍片子。
不要用西部片来表达悬疑,不要用爱情片表达恐怖, 不要用科幻片表达爱情。
也不要用武侠片表达和侠义无关的东西2,太多的妓女,太多的非主流, 太多的人生思考, 太少的武侠和江湖3,人物的妆容不要向西方魔幻看齐,东方的魔门也有自己的风格和尊严。
电影里面天尊那一派的装束那叫什么东西待续
怎么说呢?
尔冬升加徐克的组合不是这水平吧,但是转念又一想,服装 场景 美术 造型镜头 都还是在线的,原因出在了演员身上,除了女主稍有气质以外,何润东和林更新 一点侠气都没有,为何来演这类电影,毁了古龙啊…毁了我大侠啊 那是燕十三吗?
是那个一心与谢晓峰一绝高下的夺命十三剑吗?
是那个在使出第十五剑时,有一系列心里活动的燕十三吗?
是那个在最后 宁愿自己剑穿喉也没有惧怕的十三吗……神剑山庄三少爷的剑是有灵气的,三少更是有灵气的存在,林更新饰演的谢晓峰 有灵气吗 有剑气吗?
是“剑非剑 我非我”的境界吗?
好在还有整个场景救场,还有服装救场,还有女主救场。
什么中年危机,人剑江湖,旁边的人可是从头笑到尾。明明是燕十三动了善念、为了不让第十五剑留存于世自杀的,却改成谢晓峰刺死了燕十三。多么崇高的人物就这么白死了。然后谢晓峰也没断指弃剑,莞尔一笑,跟娃娃江湖救世了!呵呵,开什么国际玩笑。三少爷的剑在书迷心中地位那么高,你就不怕被寄刀片吗
一星给场景画面。一星给动作指导。一星给古龙 由于小弟的缺失 使谢晓峰和慕容秋荻的牵绊没有原著那么深 最后小丽和谢晓峰一起去走江湖是什么鬼 改编差评 还是何中华那个版本的好
画风极其诡异,包括人物个性以及故事。三少爷这个角色被弄得无情无义,而林更新本人更是与两位女演员都毫无火花,这事最要命的,甚至是他与任何一个女性谈恋爱都令人不舒服。。
特效差到開場以為是動畫片。 台詞是硬傷啊。講的都不是人話。實在是有一些失望了。
看见谢晓峰的一身白袍和薄底快靴、全片的色调和音乐几乎要给三星了,可这是古龙的三少爷啊!瞬间觉得尔冬升这逼装得武侠的形还在神却无。最后的尬剑其实还好啦勉强三星吧。ps竹叶青到底是什么鬼拉下去砍了!
看的4d版,感受还蛮新奇的。不过,你们演的啥啊,你们说的啥台词啊!是商贾(gu)啊!!!
意境和人物都只做到三分到位,爱情戏有点烂俗,蒋梦婕依然不改招黑体质,打戏及格,但在林更新拿捏不稳的演技下被牵连,燕十三倒是颇为生动。
其实我觉得还好,跟《大魔术师》差不多,就是用一堆脱线的人物讲一个无厘头的故事。你要说可这是武侠片啊,但《大魔术师》前半部分还是个正剧呢。其实这就是所谓的港味啦,至少尔冬升比王晶认真一点不是?说楚原的,楚原那部《魔殿屠龙》更不正经(也是尔冬升主演),那才叫气死金庸啊。
花两个小时看了一部3D的小品。
今天看的新海诚特别新海诚,Tim Burton也挺Tim Burton,但古龙一点都不古龙,徐克也完全不徐克!剧情逻辑十分捉急。【知乎】我从天下第一变成了一个和平主义者,但我爸我老婆都是我的事业粉怎么办?急,装死中,在青楼等。【高票回答】燕十三:不想杀人你不会砍手砍脚别砍头?
CG用的还不错,估计是后面经费不够了
哈哈哈哈笑死我了,表演真是各种做作,台词各种出戏,剧情也是非常愚蠢老套生硬的,这种电影转3d除了为钱想不到更多的理由。真是浪费时间浪费青春……
剑客的浪漫情怀。——2016.12.02
四星多了,但还算合格的武侠电影,还是加一星鼓励一下。古龙的故事本来叙事就非常弱,电影改动较大,其实是将本来凌乱的故事理得更顺了一些。画面武打都很美,可惜总觉得《三少爷的剑》故事里的画面不需要这么美的风景。原有的隐隐哲思被故事托显,那股潇洒之气却同样被故事抹灭了。竹叶青的改编减分。
刚看完回家,电影3D还是可以看的,画面很美,可是故事剧情,台词非常弱智,我不明白现在的编剧和导演是怎么了,讲故事功力比过去不但没有任何进步,反而倒退那么多?女演员都还行,挺美的,没有整容脸我也很欣慰。男演员逊色些,何润东还凑合,林更新还是继续做配角吧,这演技当主角分分钟暴露演技差
- 何润东:你是受过伤还是怕死?- 林更新:都是。- 何润东:懦夫!- 林更新:我是。何润东也是接不下去……
尔冬升当演员时演过的戏,几十年后再翻拍,充满着邵氏风格的舞美和布景,徐老爷监制下快意恩仇的打斗,在画面观感上显得颇有看点。然而剧情本身有所欠缺,台词尴尬,情节薄弱,难以撑起与画面同样酣畅淋漓的观感。
看过,不好不坏,蒋梦婕的两种不同风格倒是挺好的。
被无数人打了预防针,不带希望的看,竟然觉得还可以。真的好中二,好幼稚,但是很可爱呀。特效五毛,打斗挺好。何润东和蒋梦婕好看!林狗演技还是不行啊,落魄的样子是好看的,其余时候造型好吃藕,头套是什么鬼,尔小宝你自己说说你在邵氏戴过这么吃藕的头套吗!
我还蛮喜欢的,当时去电影院看,发现了何润东的丑和帅点。古龙很适合3D, 因为招数太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