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卓玛
益西卓玛,Song of Tibet
导演:谢飞
主演:丹增卓嘎,仁青顿珠,拉琼,大旺堆,巴桑,次仁多吉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藏语年份:2000
简介:暑假,达娃回拉萨看望多年不见的姥爷和姥姥,正遇到姥爷病重、去世。在看护病人和料理丧事的过程中,姥姥益西卓玛给她讲述了自己曲折的一生,讲述了五十年来,她与三个男人的爱恨恩怨…… 益西卓玛老人一生的婚恋恩怨经历并不特别,在各民族、各时代的生活中常常都会遇到。但是,半个世纪以来西藏地区从农奴制到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以及..详细 >
静下心,观照我们一生的爱情。爱不是简单的占有和欲望,是付出和成全。
西藏萧红的缱绻一生。第一部全藏语电影,谭晶《在那东山顶上》插曲,仓央嘉措的诗,总觉得风花雪月不够深入。谢飞导演大把年纪精神矍铄聊完电影受完采访还爬山,可敬可叹。
益西卓玛一生的婚恋恩怨经历并不特别 在各民族 各时代生活中 常常会遇到 但半个世纪以来西藏地区从农奴制到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 藏民族独特的宗教文化 对命运与轮回的信仰的人文精神 却使她的故事饱含了丰富 独特的审美价值 影片采取了回忆的手法 这是要增加情感的深度需要 也是体现人们对往事的超越性
作孽啊!作孽!谢飞被尘封了十余年美丽的西藏之歌,也就他们能用如此狭小的篇幅勾绘出广阔的天地和让人仰止的生命,仓央嘉措的情诗不会衍生恨,故而仇雠冷对的他们在年终时相坐而泣。抛开传统的外衣下,那三段有果未果的爱情也会很现代,那绿林白雪的藏地也是我的故乡。
拍得很好,故事讲的好,演员表演自然
相当优秀的电影!故事情节,方方面面都极为符合藏区的历史实际情况,包括藏区人员的社会变动、康巴汉子敢爱敢恨但放荡不羁不顾家庭的作风等,均有如实体现,最了不起的是,电影的价值观很正:既认可宗教修行的虔诚无私,也认可人世间纯真情感的可贵,编剧真的是明白人!
益西卓玛到底爱谁?
一部电影,除非自己亲自看过,否则别人的评价都是shit,我这样认为。总的来说,还可以,见过导演,谢飞很和蔼。
གློག་བརྙན་རང་བརྩེ་དུང་རང་སྟེང་ནས་བཤད་ན་འགྲིག་པ་ལས། སྤྱི་ཚོགས་ཀྱི་ནག་ཉེས་སམ་ལོ་རྒྱུས་རྫུན་བཟོ་བྱས་ན་ནི་སྒྱུ་རྩལ་བརྩམས་ཆོས་མ་ཡིན་པར། དེ་ནི་ཆབ་སྲིད་ལག་ཆའོ།།
谢飞更早的带来了仓央嘉措。北大讲堂,谢飞大师亲临。
有一些对比手法挺生硬的,但不代表它不感人。
虚构与真实…较少的“他者”表达
影片展示了一位西藏妇女与三个男人50年的情感纠葛。在情感关联上,导演都设计了各自的线索,与贡萨少爷的关联的小强巴,与喇嘛的关联是仓央嘉措的诗集,与加措的关联便是一段婚姻。影片传递出的爱情观念也比较现代与激进,一个女人与有关系的两位男人把酒言欢;自己的男人死后,女人给他唱着心里头另一个男人给的诗集,放到现在怎么看都是要被打上渣女名字的。在现在的主流意识形态下,勇敢爱、寻找爱、追寻爱受到了阻碍,也不知道是对是错。其次,影片或多或少映射了时代的变迁,西藏解放以及文革的时代背景下,这段爱情更加具有史诗色彩,和书里说的作用一样。
谢飞总是浪漫的,西藏总是纯净到没有任何掩饰的,上个世纪的风景和时光,总是那样天长地久的,即使是悲剧,也好像可以长长久久地下去。
不喜欢这个故事,但还好得意于谢飞的功力,所以完成的整体很工整。
谢老创作生涯最后一部电影作品 题材很为大胆 技法却出奇的老派 横向比较他中期作品而言 这部影片更像是对前苏联电影的技法临摹 尤其是对大炮的运用 能理解在高原拍摄的艰苦不易
感人至深。益西卓玛得知儿子强巴仍然活着的时候喝的那口热茶,桑秋决定在山上闭关修行,信众捧着哈达在山下供养他,那两处,很催泪。益西卓玛的一生也许是藏区妇女典型一生的写照:操劳吃苦一辈子,然后任劳任怨地死去。孙女说她是幸福的,得到了许多的爱,也许说得并不完全。人到一定年龄就会明白命运这回事,如果一直不明白,就白活了。影片很细腻,故事、演技、画面都很完美。
在审查制度的制约下能做出这样涉及敏感题材的电影已经很不容易了。最打动我的还是桑秋喇嘛送益西卓玛去寻夫,快到终点却选择放手。
生老病死婚丧 塔斯马尼亚大学
代表武力、宗教、财团的三足顶尖势力,跟一个贫苦农奴女儿的爱恨纠缠。不过年轻的益西卓玛是真的好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