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超能失控

Chronicle,夺命异能(港),编年史,超能力纪事,失控的超能少年,慢性邪恶

主演:戴恩·德哈恩,亚历克斯·罗素,迈克尔·B·乔丹,迈克尔·凯利,阿什丽·欣肖,波彼德森,安娜·伍德,克里斯朵-唐娜·罗伯茨,阿曼德·奥坎普,乔·瓦兹,马特·阿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2

《超能失控》剧照

超能失控 剧照 NO.1超能失控 剧照 NO.2超能失控 剧照 NO.3超能失控 剧照 NO.4超能失控 剧照 NO.5超能失控 剧照 NO.6超能失控 剧照 NO.13超能失控 剧照 NO.14超能失控 剧照 NO.15超能失控 剧照 NO.16超能失控 剧照 NO.17超能失控 剧照 NO.18超能失控 剧照 NO.19超能失控 剧照 NO.20

《超能失控》剧情介绍

超能失控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少年安德鲁(戴恩·德哈恩 Dane DeHaan 饰)就像绝大多数宅男那样,内向、不善言辞,还有轻度的社交恐惧。来自父亲的打骂以及母亲的病重,更让他对周遭的一切充满戒心,成了躲在镜头后面的拍摄狂人,整日陶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为了替安德鲁的未来打开局面,表哥麦特 (亚历 克斯·罗素 Alex Russell 饰)邀请他出席校园派对。聚会过程中,在表哥好友史蒂夫(迈克尔·B·乔丹 Michael B. Jordan 饰)的建议下,三人进行了一次惊险的野外探洞之旅,并意外获得了自由操纵物体的超能力。这成了他们生活的分水岭——强烈的好奇心与表现欲催促三人不停对自身能力的上限发起挑战,而安德鲁无穷的创意使得他成为了伙伴当中的佼佼者,聚会的明星。可惜好景不长,日渐增强的能力并没有带来幸福,不加节制的安德鲁越玩越过火,终致走向了一条不可挽回的毁灭之路……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时空来电爱之尽魔鬼恋人OVA京武火龙秘密森林2时空救赎罗小黑战记九指神丐与混蛋一起过圣诞节再见了德彪西:钢琴侦探岬洋介疑犯追踪第二季离狼之歌西行纪之暗影魔城吸烟致咳多十郎殉爱记巧克力奶昔上线下线白狐的人生人数之町少女日记光明之心~幸福的面包~田耕纪青禾男高黑袍拉比果宝特攻之水果大逃亡拉贝日记摩登岳父姐妹情殇悬战幸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超能失控》长篇影评

 1 ) 现在知道打孩子就是最大的犯罪了吧

  你用暴力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学会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模仿了你的简单粗暴。

对孩子客气点儿,早晚有一天他会长大。

 2 ) 愿我们都有被爱和去爱的责任和能力

这是一部放到现在来看,就自摄录、或者人人都有一台自摄录手机这个视角,尤其是科技技术正在高速发展,正在被有能力的人掌控这一视角,最终考验的都知道是掌控这项技术的人会如何去使用他的超能力。

但其实这部剧最终想要告诉人们的是,当你在掌控你拥有着的所谓的超能力的时候,其实还有一个东西在掌控着你。

就像在节目中的安德鲁,掌控他的,是由于长期被父亲家暴而藏在身体里的愤怒。

而他的朋友麦特,掌控他的,是他的善良,而这样的善良,是长期被爱着的人身上会有的东西。

这也是这部片子在我看来,尤为值得称赞的地方。

安德鲁的失控,不是源于他的本性就是如此,只是超能力将他的恶激发出来的,不是!

他的失控是源于他的不安全感和缺爱所带来的,直到愤怒最终再也无法自控,只能放任自己越走越远.....那一刻激发他愤怒失控的因子是仍然得不到的关爱,和只有无穷无尽的来自父亲的责骂和殴打,哪怕他此刻正躺在医院里。

哪怕他刚刚失去了世上最疼爱和认可他的母亲。

他的失控是对源于自身不公平的不报复。

麦特最终选择去寻找自身超能力的源头,也是源于他长在身体里一直被爱着的种子?

愿我们都有被爱和去爱的责任和能力,然后,一起期待 一下 2030 年的《超能失控 2》。

 3 ) 到哪才能为自己的耳朵买到电影票?

到哪才能为自己的耳朵买到电影票 ?到哪才能为自己的耳朵买到电影票《超能失控》(《编年史》)这部小成本影片掀起一股票房狂潮,上映第一周力压《碟中谍4》以1200万美金的投资暴敛全球票房1.16亿美金。

看完这部电影,我却感到一丝恐惧——以后要去哪才能为自己的耳朵买张电影票。

这部无论从商业运作或创作质量上都可堪成功的影片,已经把伪纪录片这一混淆纪录片和电影之间不同影像风格的电影创作模式推到了另一个成功的台阶上。

从最早的《女巫布莱尔》到2008年《科洛弗档案》和09年的《第九区》,DV影像从受众最多的youtube等视频网站上以异军突起之势蔓延至大屏幕,甚嚣尘上地开始了取代电影影像的征程。

从《第九区》在国内的巨大反响可以看出,大部分观众似乎已经忘了《有话好好说》是怎么“晃点”我们的视觉神经了,当时的我与和我一样的大多数影迷也似乎从这一以新鲜的拍摄方式完成的影片中,潦草的得到了点另类的视觉体验。

随后,把持着电影创作权的制片厂,作为电影艺术天生的寄主同时又是与生俱来的宿敌,开始小规模的复制。

北美有胆大者把完全用DV拍摄、成本仅仅一万美元的《鬼影实录》搬至银幕惊人地狂赚1亿,后来又有嫌自己胆不够大嫌DV太沉不好用者直接使用手机拍摄电影《活埋》;国内也跟风出品年度奇葩片《B区32号》诡谲地以200倍的投资回报率成为小成本大回报的标杆,同时荣登去年烂片榜首。

当然与国内急速发展的不成熟电影市场不同,好莱坞以迎合观众口味的最高理念选择了乔什·特兰克,并以这部成功的影片表达了对市场的尊重态度。

编年史巧妙的开发了让DV客观纪录全片的手法,并在高潮阶段使用监视摄像头和高空新闻视角的方式天衣无缝地完成了中远景特效场面的拍摄需求。

如果说在《Fight Club》中几处摄像头视角和许多影片中抢银行桥段经常发生的新闻拍摄镜头是点缀的话,那么在本片中的使用就是开创性的发挥。

在此,不得不佩服这一新形式伪纪录片的新意和导演场面调度与切换的功底。

没有了为追求“真实感”而晃动镜头产生的观影障碍,连第一人称视角的创作局限都被完美消解。

到此我们完全可以欢呼,伪纪录片完成了它艰难曲折的探索阶段,并以票房为证明聚集了很大数量上的包括观众和影片主创在内的追随者。

可谁和我一样在观赏本片时,不小心地,发觉这种类型的影片缺少点什么。

也就是这点什么,催使我冲动地又干了一回我非常鄙视的吃饱了甩筷子就骂厨子的行为。

我不是个玩音乐的,搬家以后吉他找不到我问我妈要,她问我用来干什么,我生气地只说了一个字“吃”,也许我当时发怒地对象还包括一个没有恒心的自己。

作为一个连不专业非著名影迷都称不上顶多算是电影消费者的我(楼上发影评的方聿南才是牛逼到令人嫉妒的影评专家),对电影的真正热爱开始于电影原声音乐:《海上钢琴师》让我自觉地在下载电影的同时搜索原声大碟(这种习惯延伸至观看美剧都要去音乐是岸上搜原声);《钢琴家》让我收藏了Adrien Brody;《天使爱美丽》让第十放映室的结尾变得亲切,同时也让我学会尊重电影。

电影是造梦艺术,飞云里扔橄榄球、胖揍各种bully、掀女生裙子搞恶作剧、表演魔术、利用超能力以一敌百,除了刚脱裤子就失禁以外,它已经逼真地再现了我们的各种梦想。

可电影还是音画艺术,是一个包含动态画面和音乐纽带的整体的影像系统。

影片艺术构思上缺少音乐,就是吃泡面没有调料包,对我来说就等于上厕所没有坑。

除了对话和内嵌的客观音乐之外,我们的耳朵要的多么?

在这,有必要扯点别的片子,显然我扯得还不够多。

刚看过入围戛纳影节的俄罗斯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的作品伊莲娜,全片只使用了包括片尾结束曲在内共四处相同的主观音乐(即画外音乐、无声源音乐),这几处音乐不仅内容相同都是中提琴大提琴合奏,旋律也单调至极,单独拎出来听和乐团试音时的噪音无甚区别。

但在那部影片中,无限重复的噪音不仅体现了电影音乐布局延伸情节和揭示人物心理的基本功能,这还完美彰显了音乐多维引申的作用。

有了与视觉同步接受信息的听觉,才让这部字幕翻译狗屎一样导致误读的影片,完整的被观众欣赏。

反过来讲,即使抛弃音乐,一部没有像伊莲娜开头结尾处牛逼无比的静止长镜头(看得人以为电脑死机了),对电影百年发展弃旧大于扬新的伪纪录片真的就那么受人欢迎吗?

如果这种电影成为范式不断成功,叫我如何去安慰我的耳朵,让我到哪才能为自己的耳朵买到电影票?

观点片面,请观者权当消遣。

文/亦逍Eeshaw

 4 ) 超能失控,人性暴动

伪纪录片还被人当成新鲜玩意的那会儿,只要拿个摄像机晃呀晃就能引人尖叫连连(当时甚至有人提议将伪纪录片归入恐怖片的一个分支)。

如今主视角镜头大行其道,观众就那么好糊弄了,摄影机存在的合理性是最容易被摆上台面的问题,很少有人还会对随时随地扛着镜头奔命的一根筋主角买账。

本片之能被成功纪录化,其原因与剧情休戚相关。

首先是主角的性格使然,家暴的父亲、病患母亲、窘迫的生活、孤僻自卑的性格、疏离的人际关系使得少年安德鲁成为严重自闭者,开篇不久他就坦言摄像头是他隔绝外界的心灵墙壁,从摄像头看世界成为他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必备措施。

结合后面他逐渐展现出的强烈偏执和一意孤行,我们不难想象,无论是在家独处还是出入公共场合(迪厅,校园),他都有充足的动机和动力随身携带DV,即使被屡屡骂做怪胎。

摄影机的存在让他的不合群更甚,不仅忠实记录了故事,还成为推动剧情的重要道具。

超能力的科幻元素提供了另一层便利。

伪纪录片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是场面调度呆板,但本片的镜头运动却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拘束,原因在于主角的脑控超能力可以操纵DV飞天遁地。

安德鲁躺在床上目视镜头缓缓拉起(DV飞起),这在普通电影中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表现角色落寞心态的镜头,但除了本片,任何伪纪录片都不曾复制过。

第二幕中三位主角的超能力都已炉火纯青,场面调度比第一幕丰富许多,很多段落仿佛有摄影师在场,几乎消解了任何伪纪录片的痕迹。

你可以说他作弊,但在逻辑上完全能自圆其说。

片中数次出现镜子,都有作为叙事功能的考量。

伪纪录片中的拍片者通常是最难见到“庐山真面目”的那位,但本片中的安德鲁既是主角又是拍摄者,让他长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显然不妥,只能通过镜子屡次让他“出镜”,直到DV可以脱离手持漂浮。

麦特的女友也被设计成一个摄影爱好者,保证了他俩这条支线不必束手束脚,但由于麦特不能在家展示超能力,镜子也是必不可少。

总体来说,本片的伪纪录风格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幕超级写实,很像你在油条帮(当然需要爬墙)上随处可见的那类外国小伙展示绝技或笑料的视频,尤其是恶作剧那几段,如果在电影宣传前能摆上网,绝对可以以假乱真;第二幕开始拜超能力所赐,镜头得以行云流水的游走四方,好几处令人感觉不到其摄影机的存在,只有在猛烈撞击时疯狂倾覆,方能找回临场感;第三幕有大段特技,超能力战斗的破坏场面通过剧烈晃动的DV、各处城市监控和新闻画面拼贴而来,通过剪辑制造出一种蒙太奇的假象。

在此笔者要炫耀一下剧情预测能力,影片未过半,我就猜到那黑小伙史蒂夫命不久矣。

三主角中史蒂夫一直是最弱的一环,两兄弟促膝谈心时他总是缺席,但更关键的是,伪纪录片必须有一个拍摄者存在才能叙事,安德鲁DV不离身,麦特有一个摄影爱好者女友,但主创用什么方式去关注史蒂夫的私人空间呢?

再怎么增加摄影机似乎都显得荒唐吧。

结合预告片中高潮对决时只有两兄弟在场,这猜测也八九不离十了。

其实依笔者之见,史蒂夫死的太冤,大可以安排他受伤失踪之类,一样能引发安德鲁脾性失控,影片数次强调安德鲁的异能要强于麦特,那么片尾安排麦特与史蒂夫二打一不是更有说服力吗?

正如《苜蓿地》是怪兽灾难片的DV化,《阿波罗18号》是太空冒险片的监控化,本片高潮的激斗则是近年来横扫票房的美漫英雄片的新闻纪录化。

由于预算所限,这段战斗并没有太惊艳的视觉效果(但相对于1000万的投资仍足够骇人),比起那些动辄耗资过亿的漫画大片,它只有一处画面冲破窠臼:无外形变异、无装甲防护的血肉之躯击穿钢筋混凝土、在水泥地砸出大洞。

真人电影中本是不允许直接展示此类场面的,必须采取一定的迂回,读者不妨回忆最近大片中能以身体摧毁建筑(注意不是玻璃而是砖墙,银幕逻辑中玻璃是比人“脆”的)的角色,《X战警前传》和《无敌浩克》中是外形变异人,《钢铁侠》和《特种部队》有盔甲保护,《歪小子斯科特》刻意用了游戏基调,《变形金刚》压根是铁疙瘩,迈克尔•贝还小心翼翼不敢给近景……想想漫画和卡通中最喜欢拆建筑的超人,在真人电影中没有一次这么干过,就是因为他看上去是个“肉体凡躯”,而且影片风格又较写实。

审查制度认为这类场面会产生太强的误导性,导致某些漫画的打斗趣味始终未能再现银幕。

本片因为采用粗糙的监控画面,才使这段深得美漫精髓的打斗得以保留。

撇除所有科幻元素,本片忠实反映了一名问题少年走向自我毁灭的心路和行为轨迹。

他对现实的愤懑需要宣泄的通道,从单纯无恶意的恶作剧,到虐待动物的若无其事,再到以直截了当的暴力报复人群,最后不可遏制的失控成砸车毁楼的恐怖行为,暴力就像毒品让人上瘾,能麻醉一时之苦,却无法提供根本的释放。

对哲学的迷恋是他不归路的催化剂,断章取义的自封为王,仿佛为自己的暴行找到了来自智者的理论依托,只不过是偏执狂的一种一厢情愿罢了。

发生在安德鲁身上的悲剧,在现实中每天都在上演,只不过那些主角没有凭借超能力大闹一场,就连见诸报端的权力都无,在默默中辞别这个他们不愿面对的世界。

影片将悲剧归罪于家庭和社会,虽老套却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当然,深入探讨社会命题不是商业片所能承载的功能,在惊悚的情节外能令人思索一番,已是不错的成就了。

文/方聿南

 5 ) 类型片也可以作为一种方法论

就像分析一个文本,你可以用作者论的分析视角、用女性主义的分析视角、用精神分析的分析视角、用意识形态批判的分析视角。

这些乱七八糟的主义,说白了就是一套工具,帮助我们来更好地理解文本。

现代哲学不讲本体论了,出了结构主义、解构主义之后,好像连认识论都不敢再随便说了。

哲学家提出个自己的哲学观点之前先给读者(其实是那些批评家)打个预防针:我这个是方法论的观点,所以你们就不要喷我了啊。

方法论因为不强调自己有普适性和绝对性,所以最能摆脱当代对于哲学理论形而上学的指责。

比较讽刺的是,现代主义的哲学家没一个逃过了这样的指责,虽然他们在自己最风光的时候总是指责别人和前辈没有摆脱形而上学的思维惯性,但当后起之秀们需要打破他们的哲学观念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时,无一不是同样指责他们的哲学依然带有形而上学的痕迹。

比如胡塞尔、比如海德格尔、比如萨特、比如列维-斯特劳斯、比如德里达。

所以在当代,谈哲学最稳妥的方法是,先跟对方说清楚,咱们只谈方法论。

所以你就别跟我唧唧歪歪了。

我知道我的理论有缺陷,我知道我的理论只能说明局部,但我的理论就是一种方法论,一种新的思维工具,所以它的缺点正是它的优点。

它能够启发你以新的视角看待这件事情。

所以你看,布洛克曼在当代为结构主义进行辩护时的策略,就说结构主义是一种方法论,甚至不是认识论哦亲。

所以同样,作者论啊、女性主义啊、精神分析啊、意识形态批判啊,虽然作为一种理论都有它的缺陷和局限性,但作为一种进行电影文本批判的方法论,还是可以保留它们的地位。

=============以上是废话,可以看作我的吐槽,华丽的分割线=============很多人给我推荐说这部片子是反超级英雄的电影,但看完后很明显,这部电影的主体是关于青少年成长问题的,应该跟《魔女嘉丽》、《大象》、《让我们谈谈凯文》和《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是一类电影,而显然跟《蜘蛛侠》、《超人》、《蝙蝠侠》甚至《全民超人汉考克》不是一类电影。

所以《超能失控》当然也就谈不上反超级英雄,导演既没有在影片中把超级英雄电影的固定套路作为嘲讽对象,也没有在影片中把超级英雄所反映的意识形态作为批判对象。

其实除了用上超级英雄的一些概念和元素外,这部电影根本上和超级英雄没有任何联系。

《魔女嘉丽》也谈到了超能力,但不会有人会认为《魔女嘉丽》是一部超级英雄片吧?

但同样显而易见的是,《超能失控》也不能简单等同于《魔女嘉丽》,超级英雄片对于《超能失控》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

这就是文章前面谈到的,超级英雄这个概念在这部电影中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而是方法论意义上的。

超级英雄片,作为一种类型片的概念,它具有本体论意义。

比如我说“《蜘蛛侠》是一部超级英雄片”,跟我说“苏格拉底是人”,超级英雄片和人这两个词都承担了“Being”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意义。

但放到《超能失控》这部电影上,超级英雄片则构成了方法论上的意义。

超级英雄类型片的一些前提设定和观众默认,帮助这部电影的影像美学得以进一步形成。

如果不借助超级英雄这个概念的工具价值,那么这部电影就是无法拍成的。

我说无法拍成是无法形成这部电影现在所呈现出来的样态。

关于青少年成长问题的电影太多了,要在主题上拍出新意实在太难。

拿这个故事跟《魔女嘉丽》对比,基本上会发现两个故事没啥区别。

所以能做出创新的只有讲述手法和影像美学上。

《让我们谈谈凯文》运用了两个时空的双线叙事的方式来讲述成长问题,《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则运用散乱和碎片化的剪辑方式来达到一种新闻片的效果。

《超能失控》跟风了近期比较流行的伪纪录片风格,这本身在叙事和影像风格上没什么新意,《女巫布莱尔》、《鬼影实录》、《死亡录像》、《心中的恶魔》、《苜蓿地》都玩过了。

本片的真实感和冲击力还不如《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来得强。

而且本片到了派对那个段落时,着实让我迷惑了起来,居然出现正反打了?

后来我才理解导演的规则,只要有摄影机在对面,电影画面就可以表现,不管那个摄影机是谁的。

这样倒是方便叙事了,但就完全消解了伪纪录风格的价值,因为事实上,导演将不同摄影机的片段剪辑到了一起(正反打的出现是最让人困扰的),而伪纪录片的真实感原本就来源于摄影机的存在导致电影里的时空没有被人为割裂开来。

这种缺陷被超级英雄的元素所拯救,使得这部缺点多多的电影产生了自己最大的特色。

那就是在电影后期,当男主角掌握了能使摄影机自由漂浮的能力后,伪纪录的风格与超级英雄片的华丽场面调度被结合到了一起。

这是这部影片观感上最让我爽快的地方,也是唯一让我感到新奇的地方。

在此之前,谁能想到超级英雄片的超能力设定可以作为一种方法论,来拯救伪纪录片在叙事和场面调度上的困难?

超能力的设定,不在本体论的意义上影响这部电影(也就是说,这部电影并未因为有超能力而被归纳为超级英雄片),反而在方法论的角度上影响了这部电影的影像风格和场面调度。

这给我带来的最大启示是,类型片作为一种方法论,可以为各种其它形式和其它类型的电影注入新的生命。

在以前的好莱坞电影中,类型的混搭就并非一种新鲜事物。

歌舞片和西部片的结合,喜剧片和西部片结合,都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而最早是欧洲的艺术片导演,开始有意识地把好莱坞的类型片作为自己手中的工具,来完成艺术片的拍摄。

比如戈达尔的《精疲力尽》与强盗片的关系、哈内克的《白丝带》与悬疑片(或侦探片)的关系、法斯宾德的《恐惧吞噬灵魂》与女性情节剧的关系。

但像这样,好莱坞类型片本身把其它类型片作为一种方法论来运用,似乎还是一种新鲜的尝试。

也许这又是好莱坞一次华丽蜕变的预演?

我们拭目以待。

 6 ) 伪纪录对镜头来源"合法性"坚持下带来的趣味

我一向在意伪纪录风格电影中镜头来源的合法性,很多的这类影片实则在用伪纪录风格作为其视听设计差劲的遮羞布。

伪纪录风格多采用主镜头拍法的策略,但主镜头内的很多景别角度变化和运动都是无效的,致使主镜头内充斥着大量的无意义时刻,整部影片显得松散、信息量少。

超能失控难得的是不仅在全片中强调影片镜头的来源——即用摄影机记录生活的主角获得了超能力,很多影片中只是在开场建立来源,后续的发展中就抛掉了这种来源的逻辑,如<科洛弗档案>。

令人惊喜的是影片还能依托于这个镜头来源的概念,让主镜头内不但满足了准确的景别角度变化、机器运动,还提供了叙事中,主角作为摄影师的趣味,从片子开始的固定机位拍摄——默片时代的主镜头,到人物对于获得能力的逐渐掌控、对自己人生的掌控(假象),主角拍摄时采用的视听系统也进步了,主镜头内变化够准确、目的清晰。

当摄影机交到他的朋友们手中时,叙事视角的切换,影片的视听也根据拿相机的人的变化做了调整。

以上的内容我举个例子,医院病房父亲让他道歉的那场戏,监控视点中,可以看到一个客观的总角度下,人物在用能力让摄影机向前前移动,下一镜即是机器调度,即推镜带来的景别向紧变化,两镜满足了叙事悬念设置——主角是否昏迷,后一镜景别变化强调其父亲言语作用到角色的情绪变化,以及强化下一步人物的动作。

全片都基于"镜头来源"的逻辑,在做这样的趣味。

还有一场戏,是葬礼中他的朋友对真相的追问,始于主观的中景、平角,当话题深入,追问朋友死因的真相时,主角回避,不愿意拍到,他控制机器摇向空景,朋友调度入画继续追问,此刻人物调度使景别变紧,随后朋友试图关掉机器的运动,致使主角拉远相机,景别变松,平角变换俯角,镜头由主观变客观,但这个客观内又有主角的情绪,通过他对相机的控制来体现。

其实这个视点很微妙、很有趣,客观中带有主观,这全然来自于"镜头来源依据"。

在这场戏里,角色所控制下的主镜头内,景别角度变化和运动使每一个剧作任务都准确且赋予了镜头来源的趣味。

到城市破坏的部分,随着人物超能失控走向崩坏,影片的一切也都失控了,剧作崩坏,视听崩坏,倒也是一种统一。

视听似乎是对大型视效场面、空间变化混乱的藏拙,利用摇晃与镜头运动模糊,但依旧遵循"每一镜都有来源"——监控、警车、直升机、dv…飞在楼前的主角,楼内的围观者都在用手机拍摄,主角用能力将围观者们的手机吸引到自己周围,这些手机成为他与朋友对峙段落的镜头来源。

整部影片的主题、人物和故事情节常规,空间的选择也一般,但这部影片基于镜头来源准则的坚持,使得其视听在常规的满足基本的剧作任务的同时,多了一层趣味,而作为摄影师的主角所"拍摄"的这部电影,其对视听语言的掌控同人物的情感、故事的情节同步,虚假的胜利直至"超能失控"。

题外话,这个影片还告诉我们,学会怎么拍电影这件事只有多去拍。

 7 ) 可怜的孩子,可悲的人生。

为了戴涵涵看了《超能失控》,这种纪录片式的记录方式对我而言还是很新奇的,可以说是本剧的一大亮点。

抱着看科幻片的心态,到最后却觉得满心的悲伤。

我觉得哪怕安德鲁最后黑化,去抢劫、去杀人,但我任然觉得他是一个好孩子,促使他黑化的原因很多:校园暴力、家庭暴力、内心自卑等等,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却是他母亲的病情的恶化,他黑化后做的第一件坏事就是利用超能力去抢劫,只是为了凑够母亲的医药费,让她不那么痛苦。

而即便这个时候,他也只是希望凑够$700,而不是去获取更大的财富(否则他为什么不去抢劫银行)。

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可怜的好孩子。

可怜的同时,我又觉得可悲。

他拥有者强大的力量,而黑化后却也只是想着去教训欺负他的同学,抢劫便利店,连最后的大爆发都是在不清醒的状态下发生的。

是贫穷让他的眼界变的狭隘,他想不到去做好事,却连坏事也只做到这种程度。

多可悲。

 8 ) 其实看超能类电影的时候,一直都有在想:当一个并不高尚的人获得了超能力会如何?

看《蜘蛛侠》《超人》《绿巨人》之类的超能英雄片时,有时候总是会忍不住想,如果蜘蛛人、超人、绿巨人们如果并没有电影里那些英雄们那么高尚伟大为国为民的话,他们会做些什么呢?

会不会因为私欲做出些超越道德底线的事情?

《蜘蛛侠》里曾经有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我觉得 ,“能力越大,欲望越大”。。。

当一个本来不为人注意甚至经常被人欺负、生活条件不好甚至可以说艰苦求存的人,突然一夜间拥有了超能力,那么他会做什么呢?

是拯救世界,与坏人做斗争,牺牲自己,成全普罗大众?

还是会为了切实的私欲私利,而做一些“小勾当”?

每每想到这里,我也总是忍不住会想,如果是我。。。

我会怎么样?

我会拿这超能力用来做什么?

片子里的安德鲁显然是有些极端,但是他的表现其实又说得通:坏学生要欺负他,嘲笑他,他就拔掉别人的牙齿;母亲病重需要药,但是却没有钱,于是他去抢劫那些小混混;钱不够,为了给母亲买药,只能继续去抢钱...而当他被炸伤躺在医院里的时候,一直酗酒并殴打他的父亲来到他的床前,告诉了他母亲死去的消息,竟然还认为是他害死了他的母亲,他母亲的死是他的错,要他向自己道歉.. 悲伤和愤怒,自然冲破了他最后的道德底线和理智。。。

安德鲁其实是个特例,但那些大片里的超能英雄们,又何尝不 是特例?

也许真正的普通人,绝大多数的平凡人,乍得超能力后,既不会变成超能英雄们惩恶扬善以打击罪恶拯救世界为生活第一目标,也不会一下就堕落成要毁灭世界或者统治世界的超级大反派。

绝大多数人,也许会偶尔做做好事惩治惩治坏蛋,但更多的,也许是偷偷地用自己的超能力为自己谋点福利。。

让自己生活过得更好,让别人没办法欺负自己,保护自己喜欢的人,惩治自己讨厌的人。。。

然后闷声发大财。。

 9 ) 超能失控影评以及你们好奇的为什么男主的朋友那么好男主却黑化了

《超能失控》的影评【加长版】 这部电影,我打五颗星【满分五颗】,因为,实在是感同身受。

感觉安德鲁,就和我一样。

一看到安德鲁被人欺负,以及他用超能力为所欲为,我总会想到自己。

每次在我受委屈或不开心时,总会一个人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默默擦眼泪,一出房间的门,依旧正常。

无论多委屈多伤心,多气愤多难受,只有在我的房间里,才会被释放出来。

我的家不是家,只是容身之处,只有我的房间,才是我的世界。

即使对家长讲,他们也是无动于衷,也好,我委屈自己,他们看了却开心,我也就少点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我曾无数次地想,等我有一天有能力了,我要让所有伤害我的人付出惨痛的代价!

我要复仇!

我要让他们生不如死!

我要让所有人唯我独尊!

小时候,同学们炫耀一款玩具,我没有却很想要,我会付出一切代价去要它,然后摧毁它,并记录下来。

电影里的安德鲁,就像实现愿望后的我,只不过太稚嫩。

我们不想要很多东西我们只是渴望被关注渴望被关怀渴望有个人能在自己委屈的时候安慰自己渴望不被隔绝不被欺凌渴望不被人命令渴望突破别人的束缚真心实意的 我有自己唯一的朋友,他会做我渴望的,他已有自己的思想,但是,我始终明白他不是一个人,只是我幻想中的伙伴。

就像安德鲁,他不停的说自己比别的人强,他得到了能量,却变得越发迷茫。

如果他完成了复仇,他也会变得无所目标,或者自杀,或者摧毁整个世界,但最后的结果,还是自杀。

世界是美好的,只是我们没有看到。

我们渴望的那么少,却毫无回报。

安德鲁可以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而那正是我渴望的。

像电影里史蒂夫和麦特这样的人,总会惹恼安德鲁。

总觉得自己和安德鲁一样。

他们太耀眼了,我们承受不住这样的光芒。

他们太出彩了,自己在旁边就像故意拿来反衬。

他们太阳光了,偶尔的好意,反倒让我们恶心。

正如安德鲁所说,没人可以命令我们。

认为,有了力量,才是王者,可又那么怕失去力量。

导演突出的是人性,涵涵(DaneDehaan)也把这个角色的内心展现的淋漓尽致。

 10 ) 虎头蛇尾,主角失败

不知道是演员演得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主角特别不讨喜。

父亲家暴,母亲病重,两者结合导致了主角性格如此极端,这本来就很怪异。

母亲病重但是并非植物人,影片前期还是能看得出来母亲对主角的影响还是很重要的。

母亲对主角的爱毋庸置疑,不论是影片里的前面母亲对主角的鼓励和安慰也好,还是后面母亲和主角的合影也罢,都证明了这一点。

但影片做了什么呢?

让主角把过错全给了父亲我是没想到的。

安德鲁的父亲确实是个人渣,家暴,不当儿子是人。

如果没有母亲的存在,安德鲁变成什么样的人我都不奇怪,但有个如此爱他的母亲在,你告诉我安德鲁会变成一个完全因为父亲影响的偏执狂不是很有问题?

那为什么不能是母亲过度的爱造成了主角的圣母心?

而必须是父亲的拳头下变成了一个偏执狂?

母亲的线贯穿全片,你却告诉我母亲是个屁,啥用没有,主角就是会因为他父亲而黑化?

搞笑吗?

更别提安德鲁的黑化早在他目前离世之前,而且父亲不论是行为还是言语上,都将他母亲的地位放在他之上,甚至在父亲的话里得知,母亲一直都是父亲在照顾?

这个设置又是啥意思?

暗示安德鲁天生就有心里问题,是个反社会人士?

母亲的感化完全没用?

我真是服了,多智障的编剧才能塑造这种主角啊?

从他妈没走前,他就说他一直都是一个人时,我怀疑主角也根本不爱他妈,那你把所有原因都归结于父亲岂不是有毛病?

爱你的看不见,揍你的就都记恨着了。

再想起会飞的那一晚三个人躺在床上,安德鲁那番今天是我最开心的日子的话时,我就犯恶心,我甚至怀疑这主角是多重人格,不然前后割裂之感,真的是比最深的海沟都要深。

校园暴力,周围的嘲笑,父亲的家暴都是真实的,但表哥的爱护,朋友的长时间陪伴,那一番掏心窝的话,就都是假的?

安德鲁你真的该死。

真的难看到一部这么恶心人的主角的电影了,好在他最后死了,真是解气。

所以如果是编剧故意的,然后又把他写死了,我只能说干得好。

《超能失控》短评

真正强大的是安德鲁的摄像机,无限待机,无限内存,最关键是永远摔不坏......伪记录和没完没了的唠叨让人受不了,买点应该是低成本的科幻而不应该是假惺惺的伪记录。

6分钟前
  • 一贱三连
  • 较差

偽紀錄片的攝像頭后那顆受傷的心要用什麽來彌補。

8分钟前
  • 齊楊森
  • 推荐

看在男主角长得像小李子的份上+1星

11分钟前
  • 长桴
  • 推荐

什么特么玩意儿啊!

15分钟前
  • 开膛手JACK
  • 较差

开篇非常的经验 伪记录也平添几分趣味。后来就有点瞎扯了 各种不靠谱啊。其实我们都看得爽 因为我们从小都想要有超能力那啥的。

18分钟前
  • ReMinD
  • 推荐

比较偏爱伪纪录片,这部拍的主题很鲜明,也很讨巧。

21分钟前
  • 双一
  • 力荐

美国高中版的科幻马加爵

26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还行

伪纪录片也开始自成一派了,同类型片太多以至再看毫无新鲜感,不过由个人行为带动群体事件还是少数,几处主视角镜头还是很老练,但旁枝视角还是太多,将剧情弱化得厉害,主角刻画也太弱,有新意没亮点,两星半

27分钟前
  • 白鲸
  • 较差

一般般,我实在是太讨厌手持摄像机了。。。。。

29分钟前
  • 东北虎
  • 较差

本该更好的

31分钟前
  • Simon Louis
  • 还行

制作颇为上乘的伪纪录片,前面的嬉闹蛮好的,直至屌丝失控质素同时失控;本片给力迎合浑噩诸屌的意淫,也告诫大家过把瘾就好,嗨过头伤身

36分钟前
  • 彩虹几度
  • 还行

这是我近年来看过最有创意的科幻片。后面的打斗可带感了。

39分钟前
  • 古正中
  • 力荐

所有儿时对超能力的幻想都在这部片子里面实现了 可现实生活中唯一和片子里面超能力者相同点就是偶尔流流鼻血~

43分钟前
  • 暴殄天物
  • 推荐

伪home video片看过苜蓿地之后就再无创新了嘛?莫名其妙就变万磁王了其实明明还可以来点更嚣张的剧情。。

48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没做出来纪录片的感觉啊,不过情节不错,有科幻的真实

52分钟前
  • wei
  • 还行

想法酷但是拍的太假了。。

54分钟前
  • 吃 硬
  • 较差

有個很糟糕的高潮部分

57分钟前
  • Shadowa
  • 较差

影片在特技上粗糙但是很有张力整片有很多DV式的镜头给人一种仿真感让人想起当年的布莱尔故事讲的是我们都曾经有过的幻想希望自己具有某种超能力是啊多少人小的时候这样想过甚至长大了也都还在想要是我能飞多好可谁也不会想到自己心理能否承当就像金钱权势一样很多人得到了却变得不是

1小时前
  • 音五六// Jee Zark
  • 推荐

看着这仨屌丝的超能力,我的脑子里都是万磁王法鲨鲨,当然这个联想挺让人内心愉快的。伪记录,万磁王,不算新鲜的创意,在拥有超能力之前很俗气,超能力失控之后很流水线,但那些飞上万里高空、空中搭建乐高城堡的创意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心生羡慕。不错的流水线作品,能闪几处小亮点也就知足了。★★★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我觉得很好 ps:很喜欢马特的正义感 他怎么这么萌呢! 其实有时候想想如果我们突然有了这种超能力会怎么样 真的挺有意思的 之前看的都是大场面大制作的片子 我觉得这片子不比其他1亿制作的电影差 创意新颖叙述清晰 是部不可多得的纪录片

1小时前
  • pipodream
  • 力荐